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小考 中考 高考
查看: 1|回复: 0

2019年上海高考满分作文二:在“万方乐奏”中寻找“中国味”

[复制链接]

5728

主题

0

回帖

1万

积分

管理员

积分
17522
发表于 2025-6-17 22:48: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喜欢音乐,但不太懂音乐。因为我没有专门研究过音乐知识,既不识简谱,更不懂五线谱。不过,积多年之经验,我还是能分辨出不同国度和地域的音调。欧美的、非洲的、印巴次大陆的、日本的,等等。虽说不出个所以然,但做出判断还不是太难的。
  各国和各民族的音乐都有着自己的历史渊缘,不仅曲调源于自己的生活和特殊情感,而且也离不开特定乐器作为载体。因此,音乐世界的丰富多彩是显而易见的。
  正因为音乐具有历史渊缘,人们首先都适应和接受本国和本民族普遍认同的音乐形式和音调,音乐家一般都在本国本民族音乐的基础上考虑进一步提升和光大的问题。
  鲁迅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以为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只有得到全民族的认同,才有资格成为世界大家庭的组成部分。二是世界本身就是由各具特点、丰富多彩的东西所构成的。没有自己的特点,就得不到大家的认同,也就无法成为世界的组成部分。
  音乐也是这样。当我们阅尽琳琅满目的世界寻找归去的路,不由自主还是想起蕴藏在国乐中让人魂牵梦绕的味道,这是顺理成章的。
  尽管这个世界是相互包容的,但要有“中国味”才能站得住。西洋乐器固然在世界范围内影响力巨大,接受度剧增,但在中国至少在魂上还有着自己的坚持。交响曲我们有《北京喜讯到边寨》、钢琴曲我们有《黄河》、小提琴我们有《梁祝》,等等,不一而足。它们在形式上已突破了传统国乐,因为其中用了西方的“器”,但谁又能说他们不是中国的呢?关键是其“体”还是我们的。
  音乐是人类共同的喜爱,这是共性。但因国家民族及所处地域的历史文化各异,音乐也就有了各自特点的多样性,这体现了个性。共性即寓于个性之中,没有个性就没有共性。从这个意义上说,有意识地寻找“中国味”,正是为了在音乐上促进这个世界的和谐并向着大同迈进。
  编辑推荐:更多高考满分作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小黑屋|满分作文网 ( 沪ICP备2024046835号 )

GMT+8, 2025-11-7 10:27

Copyright © 满分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